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93章衣冠盜

關燈
第393章 衣冠盜

趙期昌如今能說是急的團團轉,雲南方面精兵強將匯聚,這一仗打完趙顯等南派軍將人人升職,而跟著他到京師做事的軍將依舊原地踏步,這多少會影響軍中的對他的評價。

他主要擔心自己,而南宮真人貌似關心的方面很多,從袖子中取出一道謄抄後的折子拋到趙期昌懷裏:“看看這個,誇誇其談毫無步驟策略可言。”

趙期昌一骨碌翻身而起,如獲至寶拿起折子一目十行掃了起來,是六科中戶科都給事中葉鏜的折子,很有預見性的說邊鎮督撫大帥抗擊韃虜的主要方式不是修邊墻就是募新兵,結果修邊墻需要消耗錢糧,招募新軍也需要錢糧,維護邊墻、軍隊自然也離不開錢糧。

結果導致九邊的邊墻越修越多,修的越多就需要配置更多的墩軍、守軍;更可怕的是邊鎮督撫、鎮帥不思釜底抽薪之計,卻將修邊墻、戍堡、擴充軍隊視為抗擊韃虜的不二法寶。

而軍隊編制的越多,不管是當初專門招募的山東槍手部隊還是河北弓手部隊,這些精選兵員組建出來的部隊沒多久就不堪大用了……然後又組建新的‘精銳’部隊,軍隊廢了後,又繼續拿朝廷的錢糧組建‘精銳’部隊,整個就是惡性循環,導致九邊的軍隊番號越來愈多,國家擔負的軍費越來越高,卻始終於事無補。

現在九邊流行的修墻、招兵兩大法寶不起作用,該怎麽辦呢?

這位戶科的都給事中葉鏜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全面效仿國初的政策……國初的政策好是好,可前提是那種嚴峻的執法環境。沒有國初的法治環境,再好的政策都是鏡花水月,看的著就是摸不到!

看著,趙期昌嘴角翹起,低罵道:“似是而非!這折子若早五六日,還算深有見地。如今大同鎮連失二帥,軍心惶恐震怖之際,此人卻侃侃而談,讓咱覺得不知所謂。”

更讓趙期昌惱怒的是,大同鎮遭遇如此大的挫折,這個家夥卻跳出來指責九邊的幾代人執行的策略錯誤,可以說是站著說話不要停,有說風涼話,並借機表現自己的意圖……實在是惡心之極!

南宮真人盤坐在趙期昌身旁,閉目問:“熟悉此人麽?”

趙期昌皺眉:“誰?”

“葉鏜。”

“這名字熟悉,似乎在山東時邸報中見過。”

南宮真人感受著陽光灼傷面部的刺痛感,語氣不善:“你可知道朱紈自害前,說了什麽?”

趙期昌幹脆也盤坐起來,反問:“我又不是錦衣衛大帥,我如何能知?”

“朱紈曾感嘆,說是‘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猶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

南宮真人緩緩道:“朱紈死的冤枉、也可惜,有什麽委屈不能忍著非要自尋短見呢?梅川,你可知朱紈一死,東南局勢已然失控。不論是宮裏,還是朝中,或是閩粵海商,都沒了退路?”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道折子遞給趙期昌,趙期昌翻開後發現這是一封黏貼拼合後的折子,折紙上面粘貼著信紙碎片,折子中主要內容就是七頁信紙,看到這些內容,趙期昌幹咽一口唾沫,雙目瞪圓,怒哼一聲:“無恥之尤!”

“這是朱紈的絕筆信,萬壽帝君惱怒朱紈不以國家為重,因一時意氣而輕生……當場撕了原件。當時恰逢老道在側,便收攏紙屑粘合拼成。只希望有朝一日,以此為憑證,尋一義士為朱紈雪恨。”

南宮真人說著睜眼,雙目瞪圓:“老道雖是破家之人,但亦有族親、子嗣於國朝。國朝興衰本不關我等方外之人,但關系我等血親、友人,豈能坐視奸邪上串下跳顛倒黑白!”

朱紈臨死都在罵的衣冠盜……到底是什麽人?

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立業不思正德,為眼前花。

衣冠盜,可以理解為偷竊了官員服帽的賊子,看著是個官,實際上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賊!

撫須,南宮真人緩緩瞇眼看向太液池對面的釣魚臺:“嘉靖二十五年,福建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荒唐事,梅川可曾聽聞?”

趙期昌搖頭:“那時小子為一口飯食捕蛇山中,怎可能知曉天下大事?”

搖著頭,他低頭看著朱紈的絕筆信,心如刀絞……實在是太荒唐了……不過也對,作為此時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帝國不會有太多外部的敵人,敵人多源於內部!

“呵呵……”

笑了笑,南宮真人語氣不屑,為趙期昌講述嘉靖二十五年那場震驚朝野的破事情,而這與朱紈口中的衣冠盜正是一路人。

朱紈在雙嶼圍剿戰以及後續的一連串軍事勝利使沿海居民斷了生計(走私或出海捕魚,都是違法行為),各種指責聲就鋪天蓋地而來。一是說朱紈所捕的不是海盜,而是大明朝的良民,他濫用了天子的“便宜處事”權;二是說他執法犯了大錯,所捕之人如是脅從,應予輕判,而不是斬首示眾。

這些指責讓朱紈受到沈重的壓力,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猶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

他說的“衣冠盜”是指責禦史周亮、給事中葉鏜與前南京大理寺丞林希元,這三人都是福建籍官員,其中官階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是林希元。林希元是福建同安縣人,官至南京大理寺丞、廣東按察使司僉事,致仕後回鄉做起了海上貿易生意,成了福建同安“倭寇”的主心骨。

朱紈抨擊他說:“林希元致仕回鄉後,不以朝廷大局為重,不和朝廷同心同德,不惜名檢,公然招納亡命之徒與背叛朝廷之人;這些與通番之徒勾結在一起的官紳,每每乘機大發橫財,獲利之巨,比朝廷俸祿多出幾十倍。國家大政被這些衣冠之盜控制在手中,而那些逐利的小民全聚集在他們周圍,供他們所驅使,長此以往,這些無知的小民只知有海商,不知有朝廷,更不知有當今天子,瞻念國家前途,實在是不寒而栗。”

朱紈所指“衣冠盜”還有浙江慈溪縣謝莊的鄉紳,謝莊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狀元宰相謝遷。

謝遷是明成化十一年的狀元,明孝宗時期的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他的門生遍布朝廷,謝莊還是一個臨海的富庶地區,謝莊的商人大做海外生意,與海外商人來往密切。

禁海國策下,謝莊商人也受政策之害,外國商品只能偷偷摸摸地銷售,以致商品經常積壓,資金不能回籠,常常無法向海外商人付款。‘倭寇’指的也就是許棟、汪直之流,就認為是有意吞沒貨款,於是嘉靖二十五年,他們前往謝莊討債,雙方發生流血沖突,互有死傷。

這次‘倭寇討貨款事件’發生在謝閣老的家鄉,上報朝廷後自然就成為震驚全國的大案了。

朱紈蕩平了雙嶼島時,汪直就曾藏匿謝莊躲避風頭,是故朱紈指責謝莊是窩藏倭寇大頭目的巢穴,謝莊士紳是“衣冠盜”。

然而,朝中官員有不少是閩粵浙人,對“衣冠盜”之說極為痛恨,自然要打死始作俑者朱紈。

禦史周亮及給事中葉鏜上書給嘉靖皇帝,要求撤消朱紈的“剿倭”總督之職,改任為巡按,更不能有“便宜處事”之權。朱紈加以反擊說:“海盜得以橫行,是因為得到這批衣冠盜的支持,現在將士不肯用命,也是因為衣冠盜提供支持,混淆視聽,攪亂思想,幹擾大局。”

這時,禦史陳九德彈劾朱紈擅殺無辜冒功,嘉靖皇帝於是命兵部調查。

朱紈自然覺得憋屈,留下遺書:“吾貧且病,又負氣,不任對簿。縱然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吾死,自決之,不須人也。”

並自寫墓志銘,自述此生:“一不負天子,二不負君子,命如之何?丹心青史。”

就這樣,朱紈服毒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使得東南的形勢沖突日益明顯,撲朔迷離。

趙期昌握著夾有朱紈絕筆信的折子,又看看旁邊葉鏜的折子,思索著南宮真人的意圖,試探著說:“真人,小子如今困居囚牢,恐怕無法為朱紈覆仇。”

南宮真人斜眼瞥過去:“老道要葉鏜頭顱何用?朱紈之仇在衣冠盜,不在於某人。”

趙期昌揚起葉鏜的折子晃了晃:“那真人這又是什麽意思?要說朱紈舊事大可明言,何必借葉鏜折子為引子?”

被困在宮裏快一個月,沒有人伺候,自己還要伺候一幫老道士不說,還沒有各種消息渠道獲知宮外的消息,只能被動的從一些老道士手裏獲知點滴消息。這種消息隔絕的狀態,讓趙期昌充沛的精神無從消耗,又無借閱書籍之處,這整日近乎無所事事的狀態,對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折磨。

可以這麽說,熬了快一個月之久的趙期昌,現在很想找一件事情。

見南宮真人不回答,趙期昌又道:“只要真人能讓咱出去,別說葉鏜,就是十個葉鏜,咱也能提溜到真人面前!”

撫須,南宮真人緩緩道:“老道要葉鏜人頭真無用處,不過你若答應老道一事,老道可在萬壽帝君那裏求情,許你以白身去慈慶宮做事。”

慈慶宮已由東宮親軍接手防務,只要能去慈慶宮跟舊部搭上關系,一身精力就有了消耗的地方,那每一日將過的無比充實!

見趙期昌喜形於色,南宮真人又搖頭:“萬壽帝君意在磨練梅川性子,看梅川如今的秉性,放出去恐怕會重蹈覆轍。無疑如此會辜負萬壽帝君一番用意,也會白白害了梅川。”

說罷,這老頭兒竟然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塵土,雙手負在背後一搖一晃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